首页| 商业| 美人潭| 百闻| 饭局|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教育| 生活| 文娱| 政务| 贴吧| 开封| 洛阳| 南阳| 许昌| 信阳| 平顶山| 濮阳| 三门峡| 鹤壁| 安阳| 商丘| 新乡

古棕、荣苏和油画联展开幕 一场“人生的旅行”

发布时间:2019-08-08 14:15:50来源:

展览在798艺术区北京XYZ(行云座)画廊举办2019年6月13日下午,《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在798艺术区北京XYZ(行云座)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古棕、荣苏和近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写生作品数十幅,集中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与阐述,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开幕式现场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奚静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兴宇,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员李继飞,艺术共享平台负责人汤威,ASA基金会主席王薛彤,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秦烨,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张师图,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研究员黄远鹏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员李继飞发言

艺术共享平台负责人汤威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发言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荣·苏和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智锋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合影留念据悉,本次展览由杨小波、范学宜策展,将展至7月15日。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

《人生的旅行》古棕、荣苏和油画写生作品联展现场诗与咏 —《人生的旅行》展览序言

文/ 季海洋

“人生的旅行”是这次古棕先生和荣苏和先生两人合办的第三次展览了,展出的是他们二位多年来旅行于俄罗斯、新西兰、马来西亚、甘南、皖南和太行山等地的写生作品,和2013年的“心中印象”,2015年的“情致自然”的主题稍有不同的是,加上了“人生”二字之后,似乎是有一丝回顾的意味在其中了。

谈到人生和艺术的旅程,让我们从大的环境和个人选择两方面来观照艺术家的因缘和得失,古棕和荣苏和老师都出生于50年代末,这一代的中国油画家自有其独特性,和上一辈老先生们不同,他们没有必须要创作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政治任务;也和他们的学生们不同,动画、漫画、新媒体也还没有为他们的成长打上烙印。这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是在极其特殊的八十年代所形成和塑造的,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存续,亦有改革开放后新思潮的冲击,这之中就有着历史大环境下每个人不同的际遇。

1985年4月油画界召开了“黄山会议”,5月举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9月法国印象派画展在北京展出,11月劳申伯格在美术馆举办展览,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美术发展标志性的一年,中国艺术的取向和面貌在八九十年代终于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每个人都将要和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一年古棕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荣苏和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修,和新潮、反叛性的前卫艺术不同,他们的思想倾向更接近尊重传统的“纯化语言”的主张,这是青年时期他们艺术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

《山里人家》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古棕1993年古棕进入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跟随梅尔尼科夫学习,此时正值苏联解体,国内艺术界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全面学习苏联现实主义创作的氛围,包括俄罗斯艺术界也面临着新的趋向和面貌。对于艺术语言的探索成为在外部环境相对混乱的转型期中俄罗斯学院坚持的方向,也是这一时期留学俄罗斯的中国画家与50-60年代前辈的不同之处,当然也和选择了西方现代、当代倾向的艺术家大为不同。2002年荣苏和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学习,师从于扎哈洛夫,此时俄罗斯和国内的绘画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了,他在俄罗斯的学习也是偏重于对艺术语言方面的训练。他们二人在出国的时候,都已经对艺术有了相对成熟的见解,在人生的壮年选择去俄罗斯留学,是他们的第二次选择。

回到国内之后,秀美的安徽宏村、刚劲巍峨的太行山,苍凉的甘南拉卜楞寺、自然野趣的广西,都是他们经常进行风景写生的地方。约三五好友,在山水间游目骋怀,在一次次的写生中感受自然,将西方绘画中的语言和概念以及早年学得的技术运用于每次不同的所见所感,并越来越精到和纯粹地表达出中国特有的意境,扬弃虽然精彩但不合宜的范式和方法,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不亚于一场重新的自我塑造,期间他们除重回俄罗斯之外,还曾到美国、匈牙利、新西兰、中亚地区、马来西亚等地写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旅行和创作之后,他们更加清醒的认识了自己以及与中国和西方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这可谓是他们中年的第三次选择。

这人生不同阶段的三次选择事实上是一条连贯的道路,这条道路是选择了在“写实”的范围内对艺术语言本体的研究,从绘画的题材来看,他们在风景和静物的题材中倾注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项传统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透纳、柯罗、塞尚、毕沙罗、莫兰迪等,俄罗斯的列维坦、希什金、库因吉、科罗温等,中国早期油画家卫天霖、李瑞年、吕斯百等,这是一种不丢失具体物像的形象,而同时又在其中精研艺术形式语言的一种“度”,既不是纤毫毕现的写实,也不是失去了形象的抽象,在丰富的物像本身之中进行选择和再现,体现自己的审美和取向。

《天上有几朵白云》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古棕这其中,古棕的绘画偏向于在中间色调之中求变化,形准确但不拘谨,颜色是淡雅的但稍有苦涩,他擅长于在棕色赭色的色系之中加入其他色彩的呼应,以达到一种控制有序的变化,但是他的作品并没有出现单调和雷同,是因为他审慎的对待自然的光色,力求准确而不是概念化的表达,看他的作品,仿佛风景是一幅大的静物画,天是背景,地为铺垫,天光云影的流转似乎都能够在一幅静止的画面中感受到,好像脑中迅速的闪过一段流动的风景,而这其实也正是作者将自己那段生命的时光诗意的压缩在了画面里。荣苏和的笔触挥洒迅捷,善于运用色调来调动感情,结构严谨的同时不失丰富细节,色彩的跨度和对比更大,他的画作像是用色彩来吟唱,经常可以看到速写式的飞笔,见出作者豪迈的性情。两位作者风格各有不同,但各自协调丰厚,演奏出视觉的交响。

两位画家的学识积淀丰厚,绘画技术精湛,对人生见解又通透练达,可谓是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期。二位都是我尊敬的师长,很惶恐的写下以上的浅见。吕斯百先生曾讲过:“中国人常不能领略油画中静物趣味,其实不论是一只苹果、一瓶花、一块布,只要布置结构得宜,自然见其伟大,所谓一点水中见天地,不必要伟大的题目,亦许是一盘散沙,或是一块废布”。我想这些话中所提到的艺术的奥秘,也正是这二位作者画中所蕴含着的。

2019年6月

《坚守经典》

文/ 古棕(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系主任)

荣·苏和是一位留俄艺术家,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在他身上有着一股从草原飘来的艺术气息和精神。我们经常一起外出画写生,展览中有许多作品是我们一起画的。这些作品中总有他血脉中的东西,这对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东西不是看到的,而是长期修炼出来的。这可能需要用心读书、用心交朋友、用心创作,总结以往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才能获得,所以画画、搞创作真是心灵深处修养的流露!

这次邀请到内蒙古科技大学荣·苏和教授到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讲学四周油画技法课,很是欣慰,能够让我们的同学获得油画艺术大家的指导与帮助,认真坚守经典方法和经典审美标准在当下十分重要。油画艺术也是人生艺术,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积累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到四十岁时想到二十年前学到一些真的放得住的经典艺术是不是很自豪呢?

时间很快,人生也很快,趁年轻学点经典的东西吧!

《色彩的倾诉》——荣·苏和的油画世界

文/ 束文斌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作为世界绘画语言的油画,其色彩要素,更是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油画家都是色彩专家。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科学家和思想家戈特〔1749—1832〕在其《色彩学说》一书中写到:“我终于明白了,关于色彩,作为物理现象,需要从自然的另一面去接近它,如果你想为了艺术而研究它的话。”那么,这“自然的另一面”勿庸置疑是人对自然的色彩感受,是艺术家为了“艺术而研究”的感受。

色彩源于一种物理现象在光线作用下产生人物和物体上的一种色彩关系。19世纪印象派画家在室外的写生创作中对于这种色彩关系的认知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然而,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反映而在于表现。印象派的成果不足以表现和表达艺术家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深层感悟。

于是,以塞尚、高庚和凡·高为代表的“印象派之后”诞生了。他们极大地加深了绘画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内涵。在他们的作品中已不仅只是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欣慰。以 凡·高为例,其作品无一不是内心强烈的心灵燥动。包括20世纪之初俄国热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强烈的色彩刺激,都是新世纪大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内心激荡。只不过艺术家是人类的敏感神经而已。

这种敏感在艺术家的绘画中当然的反映在一切艺术要素中。而油画家首先在他们的色彩中反映出来,并以色彩为媒介而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言语,以画家的灵性赋予色彩以情绪、感悟和意志,以心灵的书写而凭添作品的动人魅力。

荣·苏和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学院型油画家。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蒙古族文化干部家庭。少时即随名师入画门。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于1978年在具有优良教育资源的内蒙师大美术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等优秀教师。

于是就象海绵吸水,就象百花迎朝阳。荣·苏和与他的同学们承接着新时期的阳光雨露。没日的写生,没日的画画。图书馆、教室里、田野上、宿舍中,充满着艺术的浪漫,进取的亢奋。哪怕是节假日也在崇高的学习和写生的日程中。

四年一晃而过。

岁月却是沉甸甸的。

参加工作仅三年,荣·苏和创作了油画《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参加了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此后,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艺术思考,多了对艺术殿堂的敬畏。更多了岁月的积淀与心灵的诉说。这种诉说当然在他的色彩中,这种诉说从来就存在于他的油画世界中。

《俄罗斯写生 阳光下的古堡》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荣苏和三

油画世界是可贵的。它们的关键是色彩的掌握与心灵同在。在一点也许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性有着高层次上的类同,但又绝非一回事。油画的技术性要更具体、更具有绘画性。因为中国画与书法、文采关联更密切。而油画更纯粹。更要求技术的前期性。否则无法步入油画的更高阶段。“使画作无法达到忘我的自由境地,而达不到忘我的自由境地的东西很难说是高品位的。”〔《内蒙古美术家通讯》2010p51吴厚斌:《中国油画的现实》〕

荣·苏和此时已经过十几年油画创作与教学后,毅然前往俄罗斯做访问学者。以至于后来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科学院读副博士的几年中, 他大开眼界,目睹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大量的印象派原作。他惊异于这些油画的天空是那样广阔,他惊异于俄罗斯大地的辽阔和诗意,他也惊异于油画世界的无限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时21世纪已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文化的春风又起,经济的震荡与浮躁,提出了一个文化命题,人们走向新世纪,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而绘画则是文化的第一视觉语汇。油画又是世界性的绘画语汇。虽然西方油画已被解构,但并非不存在。在俄罗斯古典油画的魅力不仅在博物馆,而且在院校仍然具有生命力。

荣·苏和做为内蒙古培养的新一代油画家对俄罗斯艺术是亲切的。这或许以妥木斯先生等油画家为代表的新中国油画家成长于前苏联的油画话语中;或许50后这一代人从小就受到“中苏友好”的影响。总之。新中国艺术与前苏联艺术有复杂而亲近的关系。无论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是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茹柯夫等苏俄艺术符号,在50后这一代身上是挥之不去的。所以,你可以在他留学归来的一系列作品中,每每看到莫斯科红场的写生,而这种写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了。在技术上大大提高的同时,心灵的跃动已悄悄地表现在油画家的画布上。笔触的轻重缓急已见出荣·苏和的敬畏之心和一种莫斯科情结。色彩的深邃与静谧已见出中年油画家的忧郁与深沉。其色彩上的细腻对比和色彩的塑造力见出当年妥先生等名师的教诲痕迹,同时,见出对俄罗斯油画传统“高级灰”的理解与领悟。而极富诗意的灰调子上跳动的近乎纯色的亮点,却是作者崇尚纯粹而活拨的心灵亮点,更显出画面的纯净与诗史中的片刻停顿。

古老的教堂还会穿越百年;《莫斯科的冬天》雪染森林;《沃尔哥达的钟声》诉说着过去;深沉的褐黑对比着静静的雪地。雪是那样安谧,那般纯净,那般透明……

难道“灰调子”灰吗?

俄罗斯的油画传统是抒情的叙事的,是诗史的。这是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使然。它与画家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历程有必然联系。这在作者的油画中以色彩感觉上的意境诉说着一种文化认同与理解。它是油画家进入自由境地的先声。只有在此时,油画才是油画,油画才是文化。只有走过了艰苦的技术层面,精神的氧气才能扑面而来。

今天的荣·苏和正站在充实的精神高地向着油画世界的深处探索。此时距1985年他的处女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已过去30多年了。荣·苏和在他的油画世界里以其深邃的色彩和透明的心灵歌唱着这个色彩的世界,用凝重的色彩倾述心灵的诗。这首诗也许无题,但与中国油画同命运、同节奏。当中国的油画不再被自嘲为“土油画”的时候,荣·苏和的油画世界里会绽放出令人欣喜的光芒;而中国油画就是“土油画”的话,也会生成其独特的文化质量。毕竟,油画是文化。文化的根性与衍生是文化生长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光辉时代正在走来。

《涅瓦河大铁桥午后的慵懒阳光》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荣苏和四

“色彩本来是油画的重要特点,失去了色彩也就 失去了油画最具魅力的构成部分,油画的发明恰是因艺术家对生活绚丽多彩的感动,意欲寻找并最终获得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赵友萍:《美术》1999年第7期)

“85新潮”以来,现代主义美术一时来势汹涌。而可贵的却是,一些中青年油画家在进行现代油画的实践中,没有轻率地摒弃油画的基本特征,紧紧抓住油画色彩的基本功不放,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用油画自身的色彩表现力去反映事物与内心世界。通过色彩的表现来倾诉自己的情緖与无意识。这如同文学必须以语言文字的艺术形式,国画必须以笔墨的形式来表达心灵的诉说与世人对话是一样的。都说艺术家是带着镣铐的舞者。这一镣铐就是艺术媒介的本体语汇。它是各自艺术样式的最好注脚。

油画家荣·苏和恰恰是十分理解认同这一艺术规律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一幅脱开油画语汇的色彩特征,而用颜色去涂抹“概念”。

荣·苏和的色彩是受俄罗斯油画影响较深的。众所周知,俄罗斯艺术是受法兰西艺术影响较深的。大体上新中国油画家大多有着优良的俄罗斯油画痕迹。尤其是近年留学俄罗斯的艺术学子们。这当中荣·苏和就是一位学有所成者。在他的俄罗斯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功力让人感叹。每一笔色彩运用都在关联中。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色彩构成上,调和与对比恰到好处。在色调的界定上又十分准确。油画毕竟是色彩的世界,色彩就是油画家的血液,而简单的颜色则是水。它没有经过油画家情感和技巧的化和并沉淀于画面。所以,色彩的心灵诉说是油画独特的艺术世界。

色彩的魅力是无限的。浪漫主义的情愫在色与色的调和、并置、对比与和谐中宣泄着人的情感。当油画家用他的智慧的画笔将他的情感付诸画面时,油画的本质属性得到张扬。当油画家仍然在丰富的色彩无动于衷,色彩的魅力就无以体现。而且,浪漫主义的天空是色彩广阔的空间;同时,现实主义的道路依然宽广。油画恰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想舞台。现实主义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不拒绝浪漫主义。而色彩正是使现实主义插上浪漫翅膀的佳侣。

前代油画大师在色彩学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一份宝贵的世界遗产。以柯罗的“对景写生”,和印象派与后期印象派的色彩实践为里程碑,色彩学意义上的油画已成熟了一个美学体系。几十年来,几代油画家出国留学,有目的的学习西方油画,使中国油画有了质的飞跃。色彩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有现实主义的钢筋铁骨,又有浪漫主义的情绪飞扬。这正是油画的旨在。没有色彩的表述,油画家的情感会受到制约。色彩是感觉,是思想情绪的宣泄与内心倾诉。油画是这种情感的艺术媒介之一。

荣·苏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实践了多年,在绚丽的色彩世界中求索。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油画语言在当前的艺术语境中涌现出来。当他回国后的一批创作中出现了在天地之间横亘着横空出世的立方体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画家的心理空间有多大。当色彩的倾诉达到饱和的时候,当色彩也需要“抽象表现”的时候,荣·苏和的色彩世界里适时地出现了立方体的表述。这是一种智慧表达。它与色彩语汇的结合,合成一种第三力,即合力。深刻而深邃的空间感在有限的画面上将人的思维引向无限。人类的思想究竟有多么广大?人类的情感终究是要求艺术的语汇来诉说的。哲学的,艺术的内涵只有在高级层次的文化意义上才能走到一起。至此,艺术家的“镣铐”已锁不住它的主人,它成了艺术家手中的彩练。彩练当空舞,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才是自由的天空。荣苏和回国后的一系列作品中,有一个《有悬浮物的西部风景系列》,画面中隐约出现的巨大的立方体占据画面上方,它神秘而有动感,即缥缈又坚实。反映出作品维度的广阔和世界的无限。表现性地述说着宁静的宇宙是永动的空间,一切变化在天穹。人在天地间,人是渺小而可贵的。这组作品的处理是极富哲学思辨的,其方法是写实的,色调是统一的。无突兀感,色调的神秘性加深了绘画的意境。是一组有探索性的绘画语言。作品中自然与形体的组合凭添了人与自然的感觉维度。写实与浪漫结合并重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对话力度。

油画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油画的天空是自由的心灵舞台。荣·苏和已经自由地飞翔于油画的精神世界中。色彩的成熟运用和认知是财富。正当中年的画家,艺术的好年华才开始。2010年仲夏,荣·苏和与他的学生们前往陕西佳县,用油画的艺术表现力去表达对陕北高原的认知。二十几天的写生,二十几天的行云流水般的作品诞生了。在内科大的展厅,人们祝贺这次写生的成功。孰不知,这是经过了长期必由之路之后的一种自由。在那些成熟简括的色调与色彩的抒写中,你看到一个艺术的陕北,艺术的佳县。一种黄土高原之晨的情愫。这是油画的意境。是当代油画家以中国写意式的心态所抒发的色彩倾诉。它来的那么强烈,那么朴素,而又那么有油画的本质属性感。这是油画世界所特有的色彩魅力,是这种魅力所营造的自由的情感境界。实现这一境界的路程是艰辛的,没有捷径。它必须讲究色彩的构成和心灵述说。当二者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就会犁开无边的浪花。生活的体验与经历使得色彩大放光芒,使得心灵更加纯净与高尚。油画艺术的境界反映在油画家的作品中是天地人的和谐与统一,矛盾与同一。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概莫能外。

近几年,荣·苏和的油画写生足迹走过婺源、青岛、右玉、固阳、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的维尔霍图里耶,不断产生出阳光璀璨的油画写生创作,似一首首节奏明快响亮的钢琴乐章,动人心脾而气象抒张。

荣·苏和的油画世界是富有思辩精神和生活气息的色彩的心灵倾诉。未来岁月的艺术实践也将会给他和他的同道者带来更大的喜悦。

艺术家介绍:

古棕

1958年出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与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员。欧美同学会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留苏分会副秘书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1992年至1996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艺术家称号。

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

2009年10月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家创作联盟名誉会员。

2010年7月被乌兹别克斯坦艺术科学院授予创作金质奖章。

2014年6月在法国圣爱美隆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郝平主席颁发 “东方骑士勋章”。

2015年出版第三本个人作品集《21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古棕》。

2016年11月在塔吉克共和国杜尚别总统拉赫蒙颁发丝绸之路和平艺术家银质奖章。

2017年4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追寻与本色》古棕油画作品展览。

2018年9月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白水分校举办讲座并担任油画写生教学课程教师工作。

荣·苏和

1959年出生  蒙古族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人民网特约研究员

欧美同学会会员

《中国艺术》杂志学术主编

莫斯科艺术教育科学院(国立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
0

图说天下

最新消息

头条推荐

热门点击排行

图片报道